- 杨茜;刘恒;
现阶段建筑设计仍存在建筑与室内、景观、幕墙、机电、泛光、标识等其他专项设计不同团队、时序割裂等问题,给整个建筑品质、建设工期、工程造价等环节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结合实际项目经验提出基于高品质建筑效果管控的多维度一体化设计模式,总结多维度一体化设计的策略及管控要点,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的高品质设计水平与实现完成度,为更多的工程设计项目提供借鉴。
2023年02期 v.30;No.336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钱玉斋;王冉;张绍勇;
当前,利用垂直混合功能空间模式多维度开发利用地铁站点周边地块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昆山高新区世纪大厦双塔为例,探讨在地铁站点相邻地块内开发超高层建筑的优势,并结合地铁站点的人流特点,通过景观连廊设计提高其可达性,同时提升相邻用地的商业价值。
2023年02期 v.30;No.336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淳;于伟楠;
剖析开放式住区概念,以滁州金沙广场项目为例,通过住区空间与公园空间的相互融合,酒店、商业及公寓在旅馆用地上的组合,探索开放式住区布局方式,从空间结构、交通组织、景观设计、公共服务设施等层面阐述开放式住区设计策略。
2023年02期 v.30;No.336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志鹏;李冰峰;
阿尔瓦罗·西扎作品注重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认同。从对场地的尊重、对光的诠释、建筑的几何性、绘画与草图等方面分析西扎的建筑作品,总结出西扎善于将设计与周围环境和文化相融合,将雕塑的概念编织进其独特的建筑语言中,进而向人们呈现美如雕塑般的“诗意现代主义”建筑。
2023年02期 v.30;No.336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1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戴芬妮;郭晓阳;
研究运用空间句法量化木渎古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分析得出木渎古镇空间可理解度较低、选择度较低等。针对该问题,从整理空间交通体系、调整整合度核心及深入挖掘文化内涵3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改善木渎古镇的空间形态,提升空间活力,为后续历史文化古镇空间形态优化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30;No.336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9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晨魁;陈喆;
基于适应性原则,总结归纳模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式,提出模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适应性改造策略,包括面积增补、功能系统、功能重组等,为模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适应性更新提供参考。
2023年02期 v.30;No.336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可溯;连荔;
建筑设计行业需探索从传统模式下的设计制图过渡到智慧化设计。智慧化是多方合作的结果,设计师是前期建设方与后期运营方、使用者之间的纽带。智慧化设计需设计师结合自身优势,了解最新的关键技术与应用,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智能化设施、智慧服务等环节入手,探索智慧化产品或参数模型。研究结合智慧建筑技术在室外场地方面的应用实践,探讨智慧景观座椅、智慧室内外导航、社区微管廊的研发过程和应用前景。
2023年02期 v.30;No.336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