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空间

专题

  • 扎根乡土·多维联动·地域创新

    冯新刚;

    <正>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文化传承与城乡风貌共生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多年来深耕城乡规划建设领域,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平衡路径,解决文化基因载体与物理空间发展之间的矛盾,延续城乡文化脉络,助力城乡高质量发展。扎根乡土,守护文化根基的实践路径:以安徽奇峰村与重庆龙兴古镇为例,传统聚落保护活化需通过“社会-空间”双维重构激活内生动力,依托景边型村落产业转型适配人地关系演变;以文化线路串联空间肌理;使祭祀、市集等民俗活动重归日常生活;通过数字孪生档案实现古建信息精准留存,景观基因解码支撑公共空间导控,推动保护工作智能化转型。在科技赋能之下,乡愁记忆实现创新性栖居与延续。

    2025年08期 v.32;No.366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社会-空间”视角下景边型传统村落发展策略研究——以安徽省石台县奇峰村为例

    宋晓璐;高朝暄;

    聚焦景边型传统村落,以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奇峰村为例,从“社会-空间”视角思考,探究发展目标错位、保护对象差异、管理机制冲突等原因,提出整体保护、产业引导、有效治理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此类传统村落发展提供思路。

    2025年08期 v.32;No.366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历史文化名镇文化传承与复兴策略研究——以重庆市龙兴古镇为例

    黄旭;田家兴;

    以重庆市龙兴古镇为研究对象,突破传统古镇保护发展模式,探索文化传承视域下的业态复兴与公共空间优化策略,提出“活态传承,以用促保”理念,实现文化基因的延续,使古镇重焕生机,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多元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2025年08期 v.32;No.36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化技术驱动下传统村落保护路径研究

    高雅;权可可;

    通过分析当前多元主体在数字化保护实践中存在的视角割裂问题,提出以规划师专业视角构建多维统筹框架的创新方式。构建标准化采写流程,确保多源数据的完整性采集与规范化处理,破解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二元对立困境,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实现数字技术赋能下“形神兼备”的村落保护目标。

    2025年08期 v.32;No.36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景观基因视域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类型及导控研究

    田靓;韩沛;黄旭;宋晓璐;

    从景观基因视角出发,通过对典型地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进行研究,构建了2大类、6中类、20小类的景观基因系统,全面支撑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保护与传承。在识别与提取景观基因的基础上,从物质性和社会性特征出发,界定了公共建(构)筑物、小微空间、街巷空间、水网空间、广场空间、水塘空间6类空间类型,并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对不同类型的空间提出了相应的景观因子系统及引导与管控方法,从而分类提升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品质和功能。

    2025年08期 v.32;No.366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土文化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中的作用——以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佛岭村为例

    左蕾;王永祥;杨淏钧;

    通过研究对比我国美丽宜居村庄创建评价标准及地方实践,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村庄整体风貌、田园景观环境、街巷院落保护、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充分体现乡土文化。以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佛岭村为例进行具体阐述,为打造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以及推进和美乡村、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8期 v.32;No.366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业协同与文化线路串联双维驱动的城乡风貌活化路径——以重庆市长寿区四镇与长寿路为例

    杨淏钧;左蕾;王永祥;

    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背景下,以重庆市长寿区葛兰、石堰、云台、海棠四镇为研究对象,基于长寿路文化线路串联规划实践,构建“产业协同+文化线路串联”双维驱动模型。以“产业风貌基因图谱”整合四镇差异化产业资源,以“分层叙事系统”活化红色遗址、传统建筑、非遗工坊等历史资源,形成“产-景-文”融合网络。研究验证了双维驱动在风貌协同、产业增值、文化认同中的价值,为城乡风貌规划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路径。

    2025年08期 v.32;No.366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系统性设计思维提升乡村风貌特色的技术路径——以北京市怀柔区村庄建设风貌导则为例

    王迎;冯新刚;王宇;范晓杰;

    乡村风貌整治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道路、住宅、设施、绿化等多项要素,需以系统性思维统筹乡村风貌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实施协调,彰显乡村特色。以北京市怀柔区村庄建设风貌导则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点、线、面3个维度构建乡村建设风貌系统,引入设计思维,通过“分区、分类、分要素”实施引导,实现乡村风貌特色的整体提升。

    2025年08期 v.32;No.366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责任规划师推动“冬奥小镇”风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范晓杰;王迎;宋长奇;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责任规划师工作路径的创新实践为乡村风貌提升提供有效支撑。以北京冬奥会赛事举办地张山营镇为例,聚焦责任规划师全过程陪伴乡村风貌提升的实践探索,提出“五精”创新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乡村风貌特色不突出、设计衔接不畅、项目统筹难、长效管护缺失等问题,并针对资金限制及跨部门协同不足等深层矛盾提出优化路径,为同类乡镇风貌整治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2025年08期 v.32;No.366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城市设计视角下新疆城镇建设历程与风貌特征探析

    王磊;周丹;王永祥;刘欣宇;

    在新疆推进“以人为本”城镇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随各层级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基本确立,优化城镇空间、提升环境品质、塑造特色风貌成为新疆城镇建设的重要议题。以城市设计视角介入,研究新疆古代城镇建设思想,探析新疆现代城镇建设历程,梳理新疆不同地区城镇风貌特征,从城镇格局、空间肌理、建筑色彩、风格元素等角度针对性提出城镇空间风貌塑造的思考与建议,为相关地域城镇建设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2025年08期 v.32;No.366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文化传承与风貌塑造的多维路径探索与实践

    刘蕊;周丹;郑超;董斌;王磊;

    在我国现代化战略引领下,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城市风貌塑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城市风貌规划已由单一空间设计转为文化、生态、经济、治理协同的系统性规划。以河北省任丘市为例,构建“历史演进解析-现状问题诊断-系统解决方案”的全周期研究框架。创新提出“通则式”与“案例式”双手册协同引导机制,构建系统化城市风貌引导管理方法,塑造兼具地域识别性与发展适应性的特色风貌。

    2025年08期 v.32;No.366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UAS人物

  • 人文视野,理性设计

    刘玉龙;

    <正>人文、理性——坚守设计初心UAS:从业30年来,您主持完成了大量重点工程,可否分享一下您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逻辑?刘玉龙:我一直秉持以“人文视野,理性设计”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强调理性逻辑与人文意境的互文共生。在人文层面,始终强调建筑要回应人的生活与精神诉求。我国传统的时空观念与审美趣味给我很多启发,如“移步换景”的游线观念强调人在行走中获得连续且有节奏感的空间体验;再如追求“空间意境”的诗意场景,要求建筑不仅是物质容器,更是能承载记忆与情感的文化载体。这些都让我在设计中,时刻关注建筑与人的关系。

    2025年08期 v.32;No.366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生态景观

  • 基于MSPA-Conefor-MCR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态网络构建

    简雪燕;印保钰;叶子墨;

    由于城镇化水平提升、经济高速发展和自然灾害频发,景观破碎化问题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构建生态网络可有效提升区域生态空间格局。选取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和景观连通性分析法筛选、识别生态源地,引入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提取潜在生态廊道并识别生态节点,综合构建生态网络。

    2025年08期 v.32;No.366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水定绿”理念下哈密中心城区蓝绿空间规划路径探索

    彭蕾;杨陈;

    针对干旱区城市的城市发展与蓝绿空间建设矛盾,在“以水定绿”的蓝绿空间规划理念指引下,明确“合理布局-开源-节流”的规划路径,以哈密中心城区为例,针对现状蓝绿空间建设难点与痛点,围绕哈密盆地绿洲、中心城区和主城区构建多尺度空间格局,开展精细化用水保障分析与水资源配置优化,编制蓝绿空间建设指引,从规划建设到运维管理,全生命周期助力哈密打造干旱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

    2025年08期 v.32;No.366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精品公园形象与功能提升策略

    叶海泉;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园的品质要求日益提高,城市精品公园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需求。以浙江省嘉兴市吉杨、越秀公园景观改造工程为例,深入探讨城市精品公园形象与功能提升的有效策略。通过对功能分区优化、植物景观打造、设施完善与品质提升、竖向设计与排水优化、文化元素融入、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研究,为城市精品公园建设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城市公园向高品质方向发展,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2025年08期 v.32;No.366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空间更新

  • 区域统筹视域下国际城市更新案例研究

    都乐洋;

    基于纽约、首尔、巴塞罗那等国际大都市的区域统筹更新案例,从更新实践和政策体系两个维度,深入探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公共服务、激发经济活力及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区域统筹更新策略,为我国区域统筹更新工作提供借鉴,助力城市实现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8期 v.32;No.366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城市更新规划思路探讨——以百色市田阳区为例

    林秀香;张晓婷;潘明杰;陈胜林;

    城市更新是现阶段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城市补充建设和城市品质优化提升的重要途径。以百色市田阳区为例分析其城市更新特点,围绕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实施导向,从城市更新底数分析研究、规划框架内容建立、目标任务统筹引导、更新落地实施研究4个方面,探讨小城市更新规划思路,为其他小城市更新规划提供借鉴。

    2025年08期 v.32;No.366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人群感受的城市广场休憩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以三峡广场为例

    卢鹏宇;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休憩空间作为人群主要停驻与活动的场地,对于人们在广场的空间体验有重要影响。从使用人群感受角度出发,以三峡广场为例,对广场休憩空间进行分类与分析,并对使用者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比理论分析与实际使用情况,明确空间设计现存问题,基于此提出可行性改造策略。

    2025年08期 v.32;No.366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危旧楼自主更新的实施困局与政策破局——以北京桦皮厂8号项目为例

    李媛;潘芳;邢琰;高祥;都乐洋;

    在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以财政资金为主导的危旧楼改建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亟待探索成本共担、多元协同的自主更新模式。基于政策工具箱视角,以北京桦皮厂8号危旧楼改造项目为例,分析危旧楼自主更新在“产权主体意愿整合、规划指标弹性管控、资金权益公平配置、多部门协同审查审批”四方面的实施困局与政策破局路径,提出可复制推广的政策举措及持续优化建议。

    2025年08期 v.32;No.366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旧社区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思考——以厦门市金尚社区为例

    李波;程永胜;张嘉雯;

    老旧社区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以厦门市金尚社区为例开展调查研究,挖掘老旧社区安全设施、信息设施、交通设施及文娱设施现存问题,探寻适老化改造新路径,以期为厦门老旧社区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32;No.366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城乡规划

  • 上海单位附属空间开放指引与分类评价研究

    周偲;

    以单位附属空间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上海单位附属空间开放实践案例基础上,总结空间引导、分类评价、政策机制等方面问题并展开针对性研究。通过分析附属空间资源数据,提出优先开放的空间指引。综合考虑存量用地使用功能的公共性程度、规模和管理要求,提出附属空间分类开放评价要素,为后续附属空间开放行动提供参考,以实现高效、可持续实施。

    2025年08期 v.32;No.366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县级单元推进新型城镇化“三产一承”难点与策略研究

    史玉薇;郭书含;于敬;李云;王贝妮;

    探讨县级单元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三产一承”难点与策略,分析县级单元在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园区提级扩能、人才保障及产业综合承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的困境,提出打造“高能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业园区、构建“高技能”人才发展全体系及夯实“高标准”产业承载基础四大策略,旨在助推县级单元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2025年08期 v.32;No.366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川西高原地区“景-镇-村”深度协同发展研究——以甘孜州海螺沟片区为例

    谢启旭;祖建;陈瑾妍;向澍;

    当前川西高原地区“景-镇”分工尚处于景区发展大众观光、小镇承担简单服务的初级阶段,缺乏深度统筹协同,对乡村发展带动不足。聚焦甘孜州海螺沟片区,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构建“景-镇-村”深度协同发展模式,回应川西高原地区现阶段旅游发展诉求,为国土空间背景下全域全要素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思路。

    2025年08期 v.32;No.366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色小城镇规划实践——以旬邑县马栏镇为例

    李武;王伟军;杨大伟;

    马栏镇作为红色根据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镇村体系优化、保护革命旧址、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城镇建设方面提出马栏镇规划路径,旨在将马栏镇打造为兼顾红色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现代小镇。

    2025年08期 v.32;No.366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解析及活化策略研究——以黟县卢村为例

    曾学松;

    传统村落空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保持村落的原真性并活化乡村空间一直备受关注。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选取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卢村为研究对象,通过Auto CAD软件建模,导入Depth Map软件,从连接值、整合度、可理解度3个方面对卢村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提出卢村村落空间活化利用对策。

    2025年08期 v.32;No.366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数字化

  • 建模写生:细节中的叙事,数字中的温度

    王文栋;

    建模写生是在传统写生基础上发展出的创新教学形式,融合三维建模技术与艺术观察训练,强化学生对空间结构、光影材质与氛围的感知能力。延续写实训练对比例与结构的要求,通过“空间虚拟性”探索感知与心理的交互机制,促进从二维再现向三维构建的转化。作为连接艺术与技术、现实与虚拟的重要平台,建模写生拓展了视觉表达边界,塑造出跨媒介、跨学科的空间思维方式,成为当代建筑与艺术教育的核心实践路径。

    2025年08期 v.32;No.366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与人体感知的街道宽高比研究

    齐梓钧;

    街道空间尺度对人体感知的影响机制是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以芦原义信街道空间理论为基础,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与脑电信号情绪识别,开展街道空间感知试验,深入探究街道宽高比与人体感知之间的耦合关系。选取30名健康成人受试者,通过专业设备,实时采集受试者在不同宽高比街道场景的EEG数据。运用EEGLAB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与时频分析,重点解析宽高比对人体生理感知的作用机理,旨在得出人体大脑最活跃、感知最专注的最佳宽高比,为街道空间尺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8期 v.32;No.366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南地区传统室内环境营造技艺数字化IP打造策略研究

    倪晨宇;

    随着城市发展与人居环境提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江南地区传统室内环境营造技艺面临流失的风险。以室内环境中较为典型的隔断为例,梳理其工艺发展沿革,分析工艺发展面临的困境,从而提出多样化的数字化IP打造策略。

    2025年08期 v.32;No.366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成式AI技术的岭南传统村落实景三维数字化保护研究

    黎松;

    以连州市丰阳村为例,深入探讨生成式AI技术实景重建、数字化建模等技术在岭南传统村落实景三维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运用无人机执行倾斜摄影测量任务,获取丰阳村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利用Altizure软件进行实景三维重建。在此基础上,运用Sketch Up软件对代表性古建筑进行数字化精细建模,并借助AI技术,生成古建筑、古场景的复原效果图和视频。研究结果表明,生成式AI技术能有效提升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展示效果,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025年08期 v.32;No.366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设计视界

  • 蔓·设计实践——大兴国际机场信息中心与指挥中心工程

    张良钊;

    梳理蔓·设计的理论含义,依托大兴国际机场信息中心与指挥中心工程从方案设计至工程建造的全过程实录,阐释其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论述蔓·设计理论之于当下建筑环境及建筑师实践的意义。

    2025年08期 v.32;No.366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蒙医医院建筑可识别性设计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为例

    高怡;李冰峰;田文浩;

    以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为例,梳理蒙医医院建筑的构成要素,使用比较研究法在典型案例中提取可识别性要素,采用优序图法确定关键可识别性要素并提出提升蒙医医院建筑可识别性的设计策略。研究表明,影响蒙医医院建筑可识别性的关键要素为建筑形体、内部装饰、立面构图、功能组成和门诊大厅,故在建筑造型上突出蒙古族和蒙医元素,在功能中增加蒙医相关比重可有效提升蒙医医院建筑可识别性。

    2025年08期 v.32;No.366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空中交通技术的城市建筑发展探析

    李卓恒;

    新型交通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交通维度的扩展意味着人的行为领域进一步扩大,会给城市建筑各个方面带来影响。基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基本情况及空中交通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城市空中交通体系假设,思考城市空中交通体系对城市建筑发展带来的影响,讨论城市建筑发展变化的时代意义。

    2025年08期 v.32;No.366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养老建筑模式创新研究:从机构养老到住区融合的实践探索

    李端端;尚曦沐;

    基于我国老龄化社会背景,实地调研上海多个养老中心,系统分析现有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痛点。针对传统模式中空间隔离、社会融入不足等问题,提出“居住区+家园中心”新型养老建筑模式。以北京市通州区东小马6015,6016地块项目和副中心0701街区项目为例,从空间布局、功能复合、运营机制等维度探讨其设计逻辑与实施路径,以实现全生命周期养老需求的无缝衔接,为应对老龄化提供可复制的建筑解决方案。

    2025年08期 v.32;No.366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健康导向下办公空间亲生物设计应用研究

    滕聪;郝占国;郜治华;

    高压工作下办公人群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办公空间亲生物设计可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其工作效率。分析办公空间亲生物设计基础与健康效益,研究具体案例应用,为类似建筑设计提供新思路。

    2025年08期 v.32;No.366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敏捷管理思维的设计管理方法探索

    王孟卓;张东华;陈牧野;白树杨;

    为应对市场竞争激烈、个性化需求增长的挑战,聚焦敏捷管理在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强调成本控制、设计效率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探讨敏捷管理与传统方法的区别、原则和价值观,提出实施敏捷管理的策略,包括团队组织、工作流程优化、敏捷工具应用、会议制度改进和项目复盘,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

    2025年08期 v.32;No.366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酒店室内设计

    谢津;

    <正>以“自然归栖”为理念,融合现代简约线条与自然肌理,选用再生木材、天然石材及棉麻布艺,搭配米白、浅灰、木色等低饱和度色系,营造宁静治愈的视觉层次。客房配合全景落地窗引入自然光,通过光影律动与有机材质的对话,打造出随时间流转的生态美学空间,使都市旅人在“家”的庇护中重获身心能量的自然共振。

    2025年08期 v.32;No.366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景观茶室室内设计

    林文艺;

    <正>以“传承云南民居精髓,演绎东方茶韵美学”为核心,融合云南“一颗印”建筑特色与茶文化内涵。通过现代转译传统建筑元素,打造集文化传承、休闲体验、社交互动于一体的空间。主要空间划分为品茶区、展示区、雅间三大功能区,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部品搭配,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营造出舒适美观且富有文化底蕴的环境,让顾客在此感受云南本土建筑与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5年08期 v.32;No.366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别墅室内软装设计

    王影;

    <正>以“科技赋能生活美学”为核心,在跃层别墅空间中构建智能与艺术交融的软装体系。1层客厅以哑光金属线条勾勒空间轮廓,搭配可变色智能灯带,通过语音控制实现“会客”“观影”“休憩”场景模式切换;2层主卧植入智能窗帘与温控系统,亚麻肌理床品与原木定制柜体形成自然肌理对比,嵌入墙面的中控屏整合灯光、安防及影音设备。软装材质选用环保抗菌面料,采用智能传感家具,既通过模块化收纳系统优化垂直空间,又以AI交互技术实现“无感化”生活体验,让科技智能完美融入家居空间。

    2025年08期 v.32;No.366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私宅设计

    张晓光;

    <正>以“气质”为先。客餐厅的天花留白成幕,仅用一道轻盈弧线划破寂静;墙面再以两笔微弧呼应,顷刻将浪漫凝为可视的诗。黑白木色为底,一抹湛蓝自沙发跃至抽象画作,优雅在静默中流动。转至卫浴,粗砺洞石与柔粉水磨石“相遇”。地面择取与洞石同色系哑光砖,耐污易洁,既有美感又具实用性。

    2025年08期 v.32;No.366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